
大師風采
DYNAMIC NEWS


大師風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
![]() |
簡 介
姓 名: 錢美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7年
職 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 高級工藝美術師
代表作品: 《周其壘》、《和平頌寶鑒》、《如意尊》
曾任特藝進出口公司研究員,北京市琺瑯廠第一任總工藝師,科技研究中心主持人。2007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 承人,2008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2009年被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國名家收藏專業委員會評為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她所設計的景泰藍被國家譽名為“錢氏景泰藍”。錢美華大師因病于2010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錢美華大師1951年6月于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畢業,分配到北京特藝進出口公司,9月選送到清華大學營建系深造,師從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藝美術,搶救瀕于滅絕的景泰藍。當時,北京僅存的幾家作坊和景泰藍廠子大都處于倒閉邊緣,新老藝人青黃不接,圖案單調,缺乏創新。而要拯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民族藝術,最關鍵是調整生產結構,全面更新設計,才能起死回生。
當時用于景泰藍的圖案只有荷花、牡丹花和勾子蓮那么幾種,幾百年來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中國的裝飾圖案始終是在千變萬化中發展著。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學習研究。后來他們又多次到景泰藍作坊調查研究,從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一道一道工序跟著老藝人們干活,熟悉每一個工藝流程。
在林徽因的指導下,美術組為景泰藍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突破了以往單調的荷花、牡丹圖。特藝公司還在崇文門外喜鵲胡同3號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藍的國營特藝實驗廠,將許多散落民間的景泰藍藝人請進廠參加實驗。當時有幾位老師傅被迫改行拉黃包車了,被請回廠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清華學習期間,梁思成、林徽因大師的學識和思想境界對錢美華的影響非常大,也奠定了她終生追求的目標。她遵循導師的遺愿,“一定要把景泰藍傳承發展下去”,因此,當1958年工貿分開時,她毅然選擇了基層,來到北京琺瑯廠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工作,而這一干就是六十多年,為景泰藍藝術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畢生心血。初入工廠的錢美華見識到了景泰藍工藝的紛繁復雜。她把車間的每一道工序列出來制成了表,經她統計,車間大工序分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7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流程,又分為很多個細節。當時,為了解景泰藍的發展歷程,梁思成給錢美華推薦了一位老師,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沈從文先生。沈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當時在故宮博物院兼職工作,任陳列部織繡研究組業務指導。沈先生告訴錢美華,故宮的景泰藍很多,有幾個房間甚至都摞到了房頂,他給錢美華出了個點子讓她去故宮臨摹圖案。因為故宮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一般不對外開放,所以錢美華和故宮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在里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一干就是連續十多天,終于掌握了傳統紋樣的規律,找到了不少失傳的圖案。到琺瑯廠擔任設計師的錢美華,首先對景泰藍的造型進行了規格化,按圖生產。早先的作坊里都是師傅帶著徒弟拓樣,點藍師傅們也還有點保守,都是在手心里調色,不肯全部告訴徒弟。這一時期,錢美華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景泰藍創作教材《景泰藍創作設計》,并毫無保留地教給大家造型、紋樣規律和配色方法。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大師風采 | 行業動態 | 非遺文化 | 聯系我們
本網站由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2015-2016 京備 ICP05046857號-2
聯系電話:010-67211677 傳真:010-67261122
電子郵箱:jtl@bjflc.com 商城:010-67211679
中企動力提供網站建設